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, 2009

鹿港,台灣

現今為中山路 現今為中山路 現今為鹿港國中 街 役場位於「崎仔腳街」(今鹿港警察分局對面),1934年(昭和9年)不見天街拆除拓寬,街役場遷入今民權路的新廳舍,戰後改組為鹿港鎮公所,至1989年拆除改建為現鎮公所新廈。 鹿港玉珍齋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google 3dwarehouse 鹿港街,為1920年 - 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,轄屬台中州彰化郡。今彰化縣鹿港鎮。鹿港街轄域內分為鹿港、頂番婆、草港中、草港尾、南勢、海埔厝、顏厝、廖厝、溝墘、頂厝、打鐵厝十一個大字。街役場位於「崎仔腳街」(今鹿港警察分局對面),1934年(昭和9年)不見天街拆除拓寬,街役場遷入今民權路的新廳舍,戰後改組為鹿港鎮公所,至1989年拆除改建為現鎮公所新廈。 鹿港位於台灣西海岸的中點。 清治時期 以前,港闊水深,距離 中國大陸 沿岸最近,因此自然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 港口 城市。 1784年 ,鹿港與 福建 蚶江 正式設口開渡,從此開始鹿港的黃金時代。 1785年 至 1845年 之間是鹿港的全盛時期,在當時是僅次於府城 台南 的全島第二大城, 一府二鹿三艋舺 之語琅琅上口,迄今不墜。 後因港口的泥沙淤積、 縱貫線 鐵路 未經過,此後鹿港迅速没落。人民出外謀生,人稱 鹿僑 。但沒落反而意外保留更多古老建築,舊城區也比日後一再進行都市改正的 台南市 或 台北市 完整。 鹿港照片來源.來自於 鹿港導覽網 撰寫者: Google SketchUp 達人 TANG 3D 使用軟體: Google SketchUp 設計團隊: TaiwanSPM

福興穀倉

彰化地區平原遼闊,明末清初,漢民族陸續移民至台灣西岸,墾地拓荒,本縣得利於濁水溪等河川沖積扇平原的滋潤,土壤肥沃,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來。先民為了水 利灌溉,從康熙年間在彰化南部興建「八堡圳」,在康熙50年(1711)興建完成,接引濁水溪水灌溉,渠道長達 230里,造就彰化平原富庶的基礎。彰化縣福興穀倉是本省中部最大的日式穀倉,也是台灣少數擁有日式穀倉的地方,直到今日,還完整地保存昔日穀倉的建築與 設備。台灣盛產稻米,為了儲存米糧,清代以來嚴間盛行的小型穀倉俗稱「古亭畚」,又稱「古燈棚」。日本據台後,為了稻穀增產,設計精巧實用的穀倉保存,且 設置碾米機房,成為儲穀與碾米的一貫化的設施。觀察福興穀倉,不但具有其時代意義,其特殊的建築結構,更是巧思的結晶。 福興穀倉小檔案 ■ 位置:彰化縣福興鄉復興路28號(福興鄉農會內) ■ 完成年代:日治昭和10年(1935) ■ 主體空間:穀倉間、碾米機房、米倉等3大部份 ■ 穀倉數:16間 ■ 倉庫米庫堆放物資:未碾米去殼稻米穀間 ■ 碾米成品:糙米 ■ 興建原委:日本政府為了增產糧食 ■ 營運:收購福興地區稻穀經營穀倉、兼營碾米業務 ■ 92年6月10日登錄為「歷史建築」 (以上資料源自於 福興穀倉 ) 福興穀倉在2005年榮獲台灣建築獎 設計者: Google SketchUp 達人 TANG 3D 使用軟體: Google SketchUp 設計團隊: TaiwanSPM

紫禁城-神武門

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,建于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建城時叫玄武門。清康熙年間重修,因為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燁,古人講究避名諱,于是就改稱神武門。神武門在古時設鐘、鼓,向整個紫禁城報時。皇帝住在宮內時則不鳴鐘。這里報時的時間是以交泰殿的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為准的,鐘鼓樓聽到這里的鐘鼓聲,再鳴鐘擊鼓向全北京城報時。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後門,也是日常出入皇宮的重要關口。明清兩代皇后、妃、嬪行親蚕禮即由此門出入。1924年,退位後的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,也是從這里離開故宮的。 設計者: Google SketchUp 達人 TANG 3D 使用軟體: Google SketchUp 設計團隊: TaiwanSPM

台灣。我的家-FaceBook粉絲團成立

在這FACEBOOK平台上,希望深耕大家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,期許大家快為自己所在的鄉鎮城市建立 3D 模型,和世界分享......讓全世界認識你的故鄉之美!這是台灣第一個討論SketchUp與GoogleEarth所開設的粉絲團,希望熱愛這遍土地的您,趕緊加入吧! 台灣。我的家 設計者: Google SketchUp 達人 TANG 3D 使用軟體: Google SketchUp 設計團隊: TaiwanSPM